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系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,位于有着3000多年的青铜文化传承的湖北黄石。公司始创于1953年,是新中国最早建设的铜工业基地。作为最早诞生地共和国长子之一,曾记录了新中国工业体系从无到有的光辉岁月,参与和见证了新中国钢工业发展的全部历程,是推动中国铜工业发展的先行者。
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发展,公司已成长为集地勘、采矿、选矿、冶炼、加工等于一体的国有特大型铜工业联合企业,形成了以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和贸易业为主,循环经济和矿山建设为辅的“两主两辅”产业格局。 目前拥有采矿500万吨、选矿500万吨、阴极铜60万吨、硫酸100万吨、黄金20吨、白银1000吨、铜杆30万吨的主产品生产能力。
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奥斯麦特炉,世界最先进的铜电解项目、国内领先的30万吨铜杆加工项目。
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冶炼厂(以下简称“大冶有色”)自建设全国最大的奥斯麦特炉以来,一直使用“SA长城”尖晶石质耐材,得到优异的使用效果,受到大冶有色上下领导的一致好评。
第4炉期:
自2014年1月18日正式开炉,到2015年1月12日停炉,共计持续运行359天。
每天进矿量4220.57吨(湿基),炉子运行359天,共计产出粗铜28.6万吨,炉子正常运行温度1180±20℃,氧气浓度55%~61.5%,平均氧气浓度59.91%,平均冰铜品味56.49%,氧枪直径506mm。炉子下部砌筑耐火砖砖长610mm,持续运行359天后,残砖砖长最短400mm。
第5炉期:
自2015年2月3日正式开炉,到2016年4月8日停炉,共计持续运行430天。
每天进矿量4287吨(湿基),炉子运行430天,共计产出粗铜29.6万吨,炉子正常运行温度1180±20℃,氧气浓度60%~62%,平均氧气浓度61%,氧气流量30000Nm³,氧气压力160KPa,平均冰铜品味55%。
炉子下部砌筑耐火砖砖长610mm,持续运行430天后,残砖砖长最短385mm。
根据实际工艺和停炉后对耐火砖的实际测量情况,下部6.5m熔池区可以继续开行一个炉期,但是由于硫酸系统及其他配套系统运行不顺畅的原因,导致澳炉停产大修。
最新炉期:
炉体:炉体内直径5 米,内高度16.5米。
一、炉内耐火材料分布如下∶
1.炉墙筒体部分∶熔池砖厚度为 610mm;熔池与椎体间过渡砖厚度520mm;
2.锥体部分设计为 460mm。
二、整个炉期生产运行情况∶
本炉期共计运行785 天,累计产出矿产粗铜67 万吨,炉子正常运行温度1150±20℃。
三、拆炉后炉衬情况∶
停炉后,炉衬整体平滑∶1.椎体区域无砖脱落,解决了"防砸区"易损问题;2.熔池区域无侵蚀带,整体砖厚度仍满足继续使用。
综上,SA 尖晶石集抗渣侵、抗冲刷、热震稳定性好等诸多特点。